老人变矮了,警惕骨质疏松症和椎体骨折

  最近梅雨天,刘奶奶腰部疼痛较前明显加重,生活诸多不便,也不像往前搽点药油就好了,后面实在没办法了,去医院做了检查,才发现是骨质疏松症、腰椎压缩性骨折,病情已经比较严重了,医院安排做了手术。 

  管床的黄医生问:“刘奶奶,你平时有没有啥不舒服?”
  刘奶奶答:“平时就是时不是这里痛那里痛的,变天了就全身疼痛得厉害,另外就是明显变矮了,比年轻时候矮好多,但平时听人家说,老了就会缩水变矮,也没有去管它。
  黄医生说:“嗯,关节疼痛、身高变矮了,元凶都是骨质疏松。”
  刘奶奶说:“骨质疏松这么厉害,是什么?平时要怎么发现它?怎么还会让人变矮?”
  骨质疏松症初期通常没有明显的临床表现,因而被称为“寂静的疾病”或“静悄悄的流行病”。但随着病情进展,骨量不断丢失,骨微结构破坏,患者会出现骨痛,脊柱变形,甚至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等后果。部分患者可没有临床症状,仅在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等严重并发症后才被诊断为骨质疏松症。

  一、骨质疏松症的临床表现,难以察觉
  (1) 疼痛
  全身疼痛是骨质疏松症主要症状,可出现腰背疼痛或全身骨痛,疼痛通常在翻身时、起坐时及长时间行走后出现,夜间或负重活动时疼痛加重。但疼痛这个症状不典型,而且是慢慢加重,一开始大家也不注意。

  (2) 脊柱变形
  严重骨质疏松症患者,因椎体压缩性骨折,可出现身高变矮或驼背等脊柱畸形。多发性胸椎压缩性骨折可导致胸廓畸形,甚至影响心肺功能;严重的腰椎压缩性骨折可能会导致腹部脏器功能异常,引起便秘、腹痛、腹胀、食欲减低等不适。

  (3) 骨折
  骨质疏松性骨折属于脆性骨折,通常指在日常生活中受到轻微外力时发生的骨折。骨折发生的常见部位为椎体( 胸、腰椎),髋部( 股骨近端),前臂远端和肱骨近端;其他部位如肋骨、跖骨、腓骨、骨盆等部位亦可发生骨折。骨质疏松性骨折发生后,再骨折的风险显著增加。
  二、变矮了要注意椎体骨折,注意检查
  胸及腰椎椎体骨折是骨质疏松发生骨折的常见部位,也是变很矮的主要原因。每年进行精确的身高测定对于骨质疏松症病情的诊断和判断治疗疗效非常重要。当患者身高缩短2cm以上,无论是急性还是渐进,均应进行脊椎影像学检查,以明确是否有新脊椎骨折发生。

  椎体骨折常因无明显临床症状被漏诊,需要在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危险人群中开展椎体骨折的筛查。胸腰椎X线侧位影像可作为判定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首选的检查方法。如在胸腰椎X线侧位影像评估椎体压缩性骨折时见到其他异常X线征象时,应进一步选择适宜的影像学检查,进行影像诊断和鉴别诊断。
  建议存在以下情况时,行胸腰椎侧位X 线影像或DXA 侧位椎体骨折评估(VFA) ,以了解是否存在椎体骨折(表6) 。

  符合以下任何一条,建议行胸腰椎X线侧位影像及其骨折判定
  ·女性70岁以上和男性80岁以上,椎体、全髋或股骨颈骨密度T-值≤-1.0;
  ·女性65~69岁和男性70~79岁,椎体、全髋或股骨颈骨密度T-值≤-1.5;
  ·绝经后女性及50岁以上男性,具有以下任一特殊危险因素:
  -成年期(≥50岁)非暴力性骨折;
  -较年轻时最高身高缩短≥4cm;
  -1年内身高进行性缩短≥2cm;
  -近期或正在使用长程(>3个月) 糖皮质激素治疗。
  每年进行精确的身高测定对于判断骨质疏松症治疗疗效也非常重要,若患者已进行抗骨质疏松治疗,考虑停药(药物假期),应重复进行脊椎影像学检查以明确有无新发椎体骨折;若治疗期间仍有新发椎体骨折,则表明需要更强的治疗或继续治疗,而不是考虑停药。
  三、注意骨质疏松症对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骨质疏松症及其相关骨折对患者心理状态的危害常被忽略,主要的心理异常包括恐惧、焦虑、抑郁、自信心丧失等。老年患者自主生活能力下降,以及骨折后缺少与外界接触和交流,均会给患者造成巨大的心理负担。

  因此,应重视和关注骨质疏松症,出现关节疼痛、身高变矮,症状持续不缓解,要想到这个“安静的凶徒”,尽快到专科就诊,在专科医生指导下给予必要的治疗。
  参考文献:
  [1]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疗指南(2017)[J].中国实用内科杂,2018, 38(02): 127-150.       
  [2] 夏维波,章振林,林华,金小岚,余卫,付勤.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疗指南(2017) [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19,25(03):281-309.
  (本文由黄新民原创。图片来自网络,侵权请联系删除)

深圳市福田区风湿病专科医院 版权所有 (c) 2017 网站备案序号:粤ICP备18122886号 通讯地址:深圳市福田区农林路2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