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人更容易患有红斑狼疮呢?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是一种结缔组织慢性炎症性疾病,病变往往是症状加重与缓解交替出现,缓解可持续数周到数年不等。那你知道哪类人群更容易患上系统性红斑狼疮吗,有什么重要的影响因素呢?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发病年龄

  

  有研究表明,80%红斑狼疮患者的年龄是15-45岁。新生儿狼疮常仅限于携带有特异性自身抗体母亲所分娩的新生儿;儿童在3岁至青春期开始时可发生系统性红斑狼疮,这类狼疮常属重症脏器损害型,但其发病数很少且低于全部狼疮病例的5%;45岁和绝经期后发病的狼疮很少见;70岁以后被诊断为狼疮的患者十分罕见。

  2.性别

  

  在儿童和50岁以上的成年人中,狼疮发病率只显示轻微的女性居多,然而在15-45岁这一年龄段被诊断为狼疮的患者中接近90%为女性,妇女盘状狼疮百分比不如系统性红斑狼疮高,约为70%-80%(男性约占20%-30%),所以可以把系统性红斑狼疮和盘状狼疮称之为“妇女疾病”。

  3.种族与地域

  

  地域和种族特征可影响狼疮的流行率,例如同日本人相比,菲律宾人和中国人的狼疮患者更加多见;同其他人群相比,亚洲人常更倾向于发生脏器损害型狼疮等。

  4.环境因素

  在人类生存的环境中,某些物质是重要的致病因素,包括药物、感染、食物以及紫外线照射等。

  ①药物:能使系统性红斑狼疮发病或恶化的药物大多是含有芳香胺和阱类的药物。与系统性红斑狼疮有关的药物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诱发狼疮发作的药物,包括青霉素族、链霉素、避孕药类及心得安等,一旦诱发患者发病,即使停药也不能阻止病情的发展;另一类药物是诱发系统性红斑狼疮样综合征的药物,包括腓苯哒嗪、扑痫酮、异烟阱等,这类药物长时间和大剂量应用时,可出现系统性红斑狼疮样症状或类似的实验室改变,停药后症状和自身抗体可自行消失,病程较短。

  

  ②感染:感染是人们经常遇到的事情,人们认为某些病毒可以诱发红斑狼疮的发生。许多感染因子有刺激免疫的作用,使细胞活性物质增多,刺激B细胞活化,产生各种抗体并可改变多种T细胞活性。

  ③食物:含有补骨脂素的食物(如芹菜、无花果)有潜在增强患者对光敏感的作用。

  ④紫外线:太阳光中存在的紫外线可使上皮细胞产生很强的抗原性,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产生大量自身抗体,或使DNA性态不稳定,发生基因突变,导致系统性红斑狼疮发病。

  

  因此,遗传因素很强时,弱的环境刺激也可引起发病;反之遗传因素虽不很强,但环境刺激足够强也可致病。狼疮患者如果明白了这个道理,就能有意识的避开外界一些刺激,对病情的稳定会有很大的意义。

深圳市福田区风湿病专科医院 版权所有 (c) 2017 网站备案序号:粤ICP备18122886号 通讯地址:深圳市福田区农林路2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