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可能会在骨密度测试报告中看见这样一句话——骨量减少,那么这是什么意思呢?骨量是指是单位体积内骨组织的含量,它是用来代表骨骼的健康情况,骨量减少其实是与骨质疏松相关的,但是却又没有达到骨质疏松的程度,但是很明确的是你的身体现在已经“缺钙”了,此刻如果还不及时补钙的话,那么就有可能达到骨质疏松了。
在临床上,我们常通过测量骨密度来判断患者是否具有骨质疏松,以较正常成人骨密度平均值降低2.5个标准差作为判断标准,及时识别骨质疏松症及明确骨折和跌倒的危险因素有助于发现高危人群,进行早期诊断,从而积极采取相应非药物干预措施加以预防可以达到延缓骨质疏松发生发展的目的。
那么,你知道什么是骨质疏松症吗?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是一种以骨量降低和骨组织微结构破坏为特征,导致骨脆性增加和易于骨折的代谢骨病,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常见的原发性OP即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多发生于绝经后女性,继发性OP常由内分泌代谢疾病、风湿性疾病或全身性疾病引起。
骨质疏松症有什么表现?
1.疼痛
是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最常见的症状,以腰背痛多见。一般来说,疼痛沿脊柱向两侧扩散,仰卧或坐位时疼痛减轻,直立时后伸或久立、久坐时疼痛加剧,弯腰、咳嗽、大便用力时加重。
2.脊椎变性
多在疼痛后出现,脊椎椎体前部负重量大,容易压缩变形,使脊椎前倾,导致身高变矮和逐渐形成驼背,随着年龄增长,骨质疏松加重,驼背曲度加大。脊柱压缩性骨折多见于绝经后OP病人,其突出表现为身高变矮、驼背等。
3.骨折
骨折常常会因为轻微活动、创伤、弯腰、负重、挤压或摔倒后发生,多发部位为脊柱、髋部和前臂,其他部位亦可发生,如肋骨、盆骨、肱骨,甚至锁骨和胸骨等。常年负重后易出现脊柱压缩性骨折,多见于绝经后OP病人。髋部骨折多在股骨颈部(股骨颈骨折),以老年性OP病人多见,通常于摔倒或挤压后发生。由于胸、腰椎压缩性骨折,脊椎后弯,胸廓畸形,可使肺活量和最大换气量显著减少,患者往往可出现胸闷、气短、呼吸困难等症状。往往第一次骨折后,病人发生在此或反复骨折的概率会明显增加。
我们生活上需要做什么才能预防骨量减少呢?
1.均衡饮食
高钙、低盐、适量蛋白质和富含维生素的均衡饮食能提供关键的微量营养物质(维生素和矿物质)以及常量营养物质(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从而为骨提供基础材料和更新骨所需的能量。
2.保持良好生活习惯
应避免酗酒、吸烟、过度饮用碳酸饮料和咖啡以及过度减肥或过度肥胖,这是保持骨骼健康的必需条件。
3.规律运动
负重锻炼、抗阻力锻炼、姿势训练、低强度的有氧训练、平衡锻炼和灵活性及关节活动度练习等这些运动不仅可以增加骨密度,改善骨重建,而且可以增加肌肉力量及耐力,改善关节灵活性,改善步态和平衡能力,改善形体,减少跌倒和骨折的发生。
地址:深圳市福田区农林路22号
邮箱:szfsbyy@126.com
24小时电话:18138433272